![]() |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建设和改革的实践 | ||||||||
| ||||||||
新葡的京集团新培养方案下的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系列报道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建设和改革的实践 高校的实验教学承担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创新、技术开发的重要环节,新葡的京集团承担河北省计算机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任务,为了适应新的培养方案和完成中心的建设任务,新葡的京集团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类课程(包括C语言、C++、Java、Python)、《软件测试》(包括软件工程、数据结构等)、《网络空间安全》等课程针对不同课程特点利用学校今年投资的实践教学平台从实践方面进行系列改革。目前效果明显,对提高学生实践学习的主动性、开放性、自主性都有明显提高。出现了在课程课时减少的同时,学生自主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反而提高的良好局面,通过这个系列报道,我们继续逐渐总结经验和不足,推动其他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通识必修课,实践性强。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该课程学时锐减1/3,在教学内容保持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教学难度加大。就实验课来讲,如果继续采用的实验教学模式,即学生将实验结果以电子形式提交,教师再逐份、逐题、逐步骤的手工批阅,这样很难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也不利于教师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实现实验教学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新葡的京集团构建了“《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系统”,首次在2017级的教学中试用,该实验的实施重点由郭红教授和王德志副教授牵头负责,实验中心和相关老师配合完成,目前效果良好。 该系统的使用实现了对本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和综合管理,主要实现: 一是,自动批阅,实时反馈批阅结果。学生能第一时间发现自己操作的错误或疏漏,较有针对性的进行改正,有效的提高了实验课的学习效率,如图1所示。 图1 学生操作界面和学生自评结果 二是,辅助教学管理。针对每个班每次实验的完成数量和质量进行有效统计,方便教师发现学生的异常状态,依此可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如图2所示。 图2 教师对实验的批阅结果 三是,大幅降低教师的简单重复劳动,使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科研、教研中,更好地推进以研促学,提升总体教学质量。 该系统经过2017级2个多月的试用,达到预期效果,明显感觉到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增强。使学生从以前只关心是否完成实验内容,转变为关心如何提交高质量的实验内容,对错误的提示不断的修改。同时对于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利用该系统课后也能进行自主实验。这届学生的课外上机时间较前几届有大幅提高,就连周六、周日,开放的机房也座无虚席,如图3所示(摄于2017.11.18)。 图3 课外上机的学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也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是,该系统有的步骤评阅不够灵活。现已与公司沟通,在使用中随时发现随时改进;二是,实验题库中的个别题目不适合于信息化管理,还需完善;三是,受网络、机器硬件、软件环境的限制,机器出现“跑不动”和“不好用”的现象,建议对部分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四是,现在实验课中学生问问题的频次大幅增加,任课老师应接不暇。很多学生碰到的问题,不能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